前两个月带项目会,我一边攥着笔速记老板说的“Q3重点项目清单”,一边盯着PPT里的数字,结果要么漏了“新增3个跨部门协作任务”,要么字写得太草回头认不出“ deadline是8月30日”。会后整理录音得反复听片段伯乐配资,有时候还得call同事确认“当时张姐说的是‘资源支持’还是‘资金支持’”,整整耗了1个半小时,抬头看表都快下班了,别提多闹心。
后来邻座的林哥凑过来,指着我电脑上的录音文件笑:“你咋还在用老方法?试试华为的听脑AI,我上周用它记客户会,边录边出文字,还能自动分发言人和标待办,比你手写快多了。”我抱着“死马当活马医”的心态下了APP,没想到第一次用就刷新了认知——
那天开部门周会,我提前5分钟打开听脑AI,选了“会议记录”模式(后来才知道这步很关键,普通模式没有发言人识别),刚点“开始录音”,屏幕上就跳出来“今天讨论:Q2项目复盘及Q3计划”的文字,老板说“首先回顾下上月未完成的3个任务”,话音刚落,文字已经同步好了,连“3个”后面的停顿都标了出来。中间同事小李插话说“我这边缺技术支持”,系统自动标了“发言人2:小李”,我赶紧点了下文字旁边的“批注”,加了个“重点:需协调技术部支援”,后来整理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会后点“生成纪要”的瞬间——原本口语化的“这个事儿得赶紧推进”变成了“需尽快推进该事项”,还自动分了“会议主题”“讨论内容”“待办事项”三个板块。待办里居然直接标了“负责人:王强”“截止时间:7月15日”,正好是老板提到的“小李的任务由王强对接资源”。我盯着屏幕愣了两秒,这比我自己整理的还规整,甚至把“张经理补充的‘注意风险防控’”单独列了一条,再也不用怕漏重点了。
展开剩余78%用了一段时间,我慢慢摸清楚了它的“厉害之处”:比如实时录音转文字真的是“毫秒级”伯乐配资,上次开线上会,客户那边的声音有点延迟,我以为转写会慢半拍,结果屏幕上的文字几乎和他说话同步,连“嗯”“啊”这些语气词都能准确过滤掉;还有发言人区分功能,我们部门5个人轮流发言,系统一开始标“发言人1”“发言人2”,我手动把“发言人1”改成“老板”“发言人2”改成“小李”,后面再开会不会乱,哪怕新来的实习生说话,系统也能快速识别新声音,自动添加“发言人3”。
上周和广东的合作方开线上会,对方说粤语,我正发愁“要不要找翻译”,突然想起听脑AI有方言识别功能,赶紧在设置里选了“粤语”,结果转出来的文字特别准,“呢个项目需要加快进度”直接变成“该项目需要加快进度”,连“唔该晒”(麻烦了)都标了注释,我对着文字就能跟上节奏,不用再反复问“刚才说的是啥”。还有一次和美国客户开视频会,他说的英文里夹着“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new module”,系统直接转成“新模块的技术支持”,还保留了英文原文,我后来对照着看,正好用来写英文跟进邮件,省了翻译的功夫。
说到技术细节,我一开始没太在意,直到有次在咖啡店开临时会,旁边咖啡机“轰轰”响,还有人在聊“周末去哪玩”,我以为录音会全是杂音,结果转出来的文字居然没受影响——老板说的“项目预算调整方案”“需要提交给财务部审核”都清清楚楚楚。后来查了下才知道,它用了双麦克风阵列降噪,主麦专门收人声,副麦抓环境噪音,再通过算法把杂音消掉,加上动态增益调节,就算有人说话声音小,系统也能自动调大收音灵敏度,不会漏内容。还有DeepSeek-R1技术,说是哪怕在嘈杂环境也能保持高准确率,那次咖啡店的体验确实印证了这点,比我之前用的某款录音软件强太多(以前在商场录的音,转出来全是“滋滋”的杂音,根本没法用)。
操作步骤其实特别简单,我刚开始还怕“会不会要学很久”,结果5分钟就摸透了:打开听脑AI APP,登录后点底部的“录音”按钮,选“会议记录”模式(划重点!第一次用我没选这个模式,结果没分发言人,后来问了客服才知道),然后点“开始”,屏幕上就实时跳文字了。开会时遇到重点,比如“必须完成的3个里程碑”,直接点文字旁边的“笔”图标批注,标个“重点!”或者写“需同步给技术部”,事后不用再翻整个记录找。会议结束点“停止”,系统会自动弹出“生成纪要”,点一下,10秒不到就出来结构化的内容,包括“会议主题”“参与人员”“讨论要点”“待办事项”,待办里还会自动提取“负责人”和“ deadline”,比如“小李:提交项目进度表(7月15日)”“张姐:协调技术资源(7月10日)”,我只要确认一下没错,就能直接分享给同事,他们打开链接就能看,还能在上面加批注,比如“我这边需要延期1天”,不用再发邮件来回改。
用了这么久,我也摸出了些实用技巧:比如开会前一定要检查麦克风权限,不然会录不上音(第一次用的时候没开权限,结果屏幕一直显示“无法访问麦克风”,急得我满头汗);手机要放在桌子中间,别靠太近自己,不然呼吸声会被收进去;如果是线上会,把手机对着扬声器,收音效果更好;实时批注要“快准狠”,比如老板说“这个任务交给小明”,赶紧标“负责人:小明”,不然事后可能忘了;生成纪要后,用AI问答功能特别方便,比如问“请帮我找出会议中关于‘跨部门协作’的讨论”,系统会直接跳转到对应的文字片段,不用再翻几千字的记录。
常见问题我也遇到过几个:比如第一次用的时候没联网,结果转不了文字,后来才知道是云端处理,得连Wi-Fi或流量;还有一次导出纪要,想存成Word,找了半天没找到,后来在“分享”里发现有“导出”选项,能选Word、PDF或者TXT,特别方便;另外,实时转写会不会延迟?我试过,老板说话速度快,系统也能跟上,几乎是“说完就出字”,没出现过“慢半拍”的情况。
上周和小王聊起这个工具,他说:“我以前整理客户电话记录要花1小时,现在用听脑AI,边打边转文字,挂了电话直接导出,还能自动提取‘客户需求:需要定制化解决方案’‘待办:发送方案模板’,跟进客户快多了。”小李是做销售的,他说:“上次和客户聊了40分钟,转出来的文字里有‘对价格敏感’‘关注售后支持’,我直接把这些关键词标出来,下次跟进就能针对性沟通,比记笔记管用多了。”
其实我一开始以为,它就是个“录音转文字”的工具,后来才发现藏着好多“黑科技”:比如生成PPT大纲,我把纪要扔进去,问“帮我生成关于‘Q3项目计划’的PPT大纲”,系统马上列了“1. 项目背景;2. 季度目标;3. 重点任务;4. 待办事项;5. 下一步计划”,我直接照着加内容,省了半天时间;还有团队协作,我把纪要分享给同事,他们能直接在上面批注“这里需要补充资源需求”“ deadline是不是错了”,不用再发邮件来回改,效率高了好多。
现在我开会必用听脑AI,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,只要打开APP点一下“录音”,就能安心听发言,不用再分心记笔记。上次老板问“上周会议的待办事项有哪些”,我直接打开纪要,指着“负责人:小李, deadline:7月10日”说:“都在这呢,已经同步给小李了。”老板夸我“整理得真清楚”,我心里偷着乐——其实都是听脑AI的功劳。
说到底,这个工具不是“代替我做记录”,而是“帮我把记录做得更高效、更准确”。以前我怕漏重点,现在不怕了;以前整理记录耗时间,现在省出来的时间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,比如分析项目进度、和同事沟通细节。如果你也有“记会议记不全”“整理录音麻烦”的问题,真的可以试试,反正我用了之后伯乐配资,再也没因为会议记录熬夜过。
发布于:重庆市长春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